张怀芝(1861年-1934年10月10日),字子志,山东东阿皋上村人,原北洋政府参谋总长。
张怀芝少时家贫,1883年,他随本村族人张在信到天津市谋生,后经人介绍入伍,当马夫七年。1902年,袁世凯编练北洋军,张怀芝任常备军第一镇第一协统制。1905年,北洋新军扩大为6个镇,他被任命为第五镇统领,后任天津总兵等职。袁世凯执掌北洋政府后,张怀芝先后被任命为安徽巡抚、甘肃提督、直隶和山西省防务大臣、天津和保定市镇守使等。袁世凯复辟后,张怀芝先后被封为一等男爵、太武将军,任职期间,他曾与其弟张怀斌多次围剿革命军,但屡屡败北。1916年,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后,命张怀芝任山东省督军兼省长,并封为济武将军,授勋三等爵。1917年至1918年,他曾两次南征,都以失败告终。张怀芝在第二次战败后前往北京,应邀参加了由大总统徐世昌召集的北洋军阀将领会议,解决南北议和、裁军、军民分治等问题。1919年6月,张怀芝被任命为北洋政府参谋总长。1923年10月,张怀芝授封丰威将军。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中,张怀芝站在直系方面,任北京政府参谋总长兼前敌总执法总监。直系失败后,他不再任职,此后隐居济南市。1934年10月10日,张怀芝病逝于天津市。11月21日,张怀芝归葬于东阿皋上村张氏坟茔。
人物生平
早年经历
张怀芝少时家贫,一家六口人住在半阴半阳的地窖里。其父为了改变门庭,让张怀芝到马家村贡生杨克典老先生处学习。因家庭贫困,无力交纳学费,几次想退学。杨老先生特别同情他,给他免除学费,又义务教学。学习四年后,终因贫困辍学。
1880年,张怀芝离家到黄河边挑泥挣钱谋生,但生活仍无法维持。这一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,他到亲舅父家去借年,娘舅瞧不起这个穷外甥,说他一身力气,不能养家糊口,没有用处,仅给他一斗黑豆,打发了他。按照旧社会的说法,黑豆是驱鬼玉貔貅之物,给他黑豆,意思是把张怀芝当做鬼一样驱赶走。这使张怀芝受到了极大的刺激。回家后,张怀芝决定出外闯天下,不干出个人样,决不回家。
军旅生涯
加入新军
1883年,他随本村族人张在信到天津市谋生,后经人介绍入伍,当马夫七年。在当马夫期间他立志学习,熟读了《步兵操典》等军事书籍。1890年,经人推荐入天津紫竹林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。五年后被在小站镇练兵的袁世凯选中,编入新建陆军。渐升至左派炮兵第三营过山炮队队官。
因公升迁
1900年,八国联军入侵北京,在慈禧携光绪皇帝以及王公大臣逃跑时,他率部作战,护驾有功,得到赏赐与重用。1901年,袁世凯任北洋政府大臣、直隶总督,1902年,袁世凯编练北洋军,张怀芝任常备军第一镇第一协统制,1905年,北洋新军扩大为6个镇,他被任命为第五镇统领,后任天津市总兵等职。
镇压革命
1911年10月10日,辛亥革命爆发后,清代为了镇压革命,起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。袁世凯把张怀芝看做亲信,一上台,就先后任命张怀芝为安徽巡抚、甘肃提督、直隶和山西省防务大臣、天津和保定市镇守使等。袁世凯复辟后,先后封其为一等男爵、太武将军。任职期间,曾与其弟张怀斌多次围剿革命军,但屡屡败北。
1916年,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后,命张怀芝任山东省督军兼省长,并封为济武将军,授勋三等爵,7月6日改称山东督军,10月7日兼任山东省长。在此期间,他用强硬手段镇压了山东讨伐袁世凯的军队,并将这支队伍改编成两个旅,以尹锡武、薄子明分别任旅长。为了筹备镇压农民军的军费,他两次向中日实业公司借款共500万日元,以本省各项税收为担保,从而大大加重了山东人民的负担。
依附皖系
1917年5月,张怀芝宣布山东脱离中央,反对黎元洪;7月,通电反对张勋拥清朝皇帝丁巳复辟。袁世凯死后,张怀芝依附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,对外亲日,对内积极推行武力统一政策。1917年7月24日,日本在山东省设立民政署,山东各界代表在教育厅召开会议,共商办法,决定第二天召开公民大会表示抗议。张怀芝得到消息后,竟派大批军警封闭会所。他的媚日行为,被山东各界代表斥之为“地方官助纣为虐”。
南征失败
第一次南征失败
1917年12月,在段祺瑞的操纵下,张怀芝、倪嗣冲等带头推曹锟出面,在天津市召开各省督军代表会议,讨论对南方护法军政府及独立各省用兵问题,决定兵分两路进攻湖南省,张怀芝任第三路军总司令。12月6日,张怀芝、曹锟等10人,联名电请北京政府发布讨伐令。1918年2月,北京政府任命张怀芝为湘赣陆军检阅使。4月,张怀芝着令山东省暂编第一师施从滨部沿京沪铁路南下,会合从倪嗣冲部抽调的安武军,经江西萍乡,向湖南醴陵、攸县进攻。张怀芝的军队初战夺取了醴陵市、攸县,接着遭到了湘军刘建藩部的顽强抵抗,部队大败,张怀芝仓皇逃到汉口。第二路军的惨败,使北京政府派来督战的执法处长殷洪寿十分震怒,想将张怀芝逮捕正法。张怀芝见势不妙,借口“旧病复发,鲁匪告警”,于是借机逃回济南市。对湘战争失败后,张怀芝再三要求辞职。
第二次南征失败
段祺瑞实行新的作战计划,决定在湖南省取守势,在广东省发动攻势。张怀芝恐在山东省站不住脚,想借第二次南征取得一块安身之地。1918年6月20日,他接任援粤军总司令职务,再次率部南下与国民革命军作战,援救被困在广东的振武上将龙济光,并提请以直系将领吴佩孚为他的副司令。7月1日,张怀芝到汉口成立援粤军总司令部。但是吴佩孚拒绝任职,所部反而暗中与国民革命军议和停战。张怀芝所指挥的军队,只有一些在上次战争留下的残部,因而第二次南征又遭到失败。
任职北京
张怀芝在战败后前往北京,应邀参加了由大总统徐世昌召集的北洋军阀将领会议,解决南北议和、裁军、军民分治等问题。陆军第五师师长张树元,趁张怀芝在北京开会之机,策动山东省各团体向北京政府控告张怀芝。张怀芝也感到继续督鲁对自己不利,于是要求调任陆军总长。北京政府已经任命靳云鹏为陆军总长,于是1919年6月任命张怀芝为参谋总长。1923年10月,张怀芝授封丰威将军。
辞官隐居
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中,张怀芝站在直系方面,任北京政府参谋总长兼前敌总执法总监。直系失败后,他不再任职。官场的黑暗,军阀的角逐,使张怀芝感到宦海沉浮,吉凶莫测。从此,他不愿再蝇争于军阀的倾轧中,遂去职隐居济南市。
人物离世
1934年10月10日,张怀芝病逝于天津市。他在弥留之际,对亲属说:“我一武夫,能老死病榻,寿终正寝,是不容易的。”11月21日,张怀芝归葬于东阿皋上村张氏坟茔。
人物轶事
热心教育
张怀芝发迹后,对于免去他学费的杨克典老师,曾接到济南奉养。张怀芝在职时,他认识到学习文化的重要性,对家乡的文化教育很关心。1920年,他捐资重修了皋上静觉寺,从天津运来金身泥雕塑像。为了使老家的穷孩子能上学,他在家乡皋上村兴办了独资私立完小,4栋28间房,定名为“张氏小学”,招收附近穷人家的孩子免费入学,还置有学田若干。1937年七七事变后,小学也没有停课。新中国成立后,这个学校多年来一直为完小,后来还办过联中,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。
广置产业
张怀芝贪鄙,有钱则修建豪宅,在东阿县城西城南门里大街路东建有一处,人们称之为“张公馆”。张公馆原是河防营营长徐某建筑的园林式住宅,名为“柯园”,取东阿县古代为柯邑之意。徐某为了巴结督军,廉价卖给了张怀芝,张怀芝遂将其作为他在家乡的宅第,但鲜有居住。后被侵华日军烧毁。
张怀芝在济南市兴源里、新市场(普利门外路南)置有房产,设有收租处。他在汶上县还购买了40顷田产,派人管理。他建设最出名的是济南的万竹园。
万竹园坐落在趵突泉公园西邻,此园面积约40亩,创建于元代。园内筑有胜概楼,赵孟𫖯曾有诗记载其壮观。明朝大学士殷士价曾在此居住,改名为“通乐园”。清代诗人王苹也曾在此居住,并建有“二十四草堂”,时称“南园”。张怀芝督鲁期间,袁世凯授意山东省官绅为他建生祠,张怀芝受命,便于1914年先以自愿给袁世凯修建生祠名义,联络地方士绅共同合作。按照惯例,名人聂氏宗祠多建设在风景区,于是张怀芝先在大明湖畔选址,选了几处,总不满意,最后选在了趵突泉公园西、剪子巷南端以西种植蔬菜的园子,占地约40亩。这个地方正是原来古万竹园的旧址,地上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。
1905年,张怀芝调离山东,改任天津镇总兵兼第四镇统制,建生祠之事暂时搁浅。1911年,袁世凯被起用为总理大臣,张怀芝感到老上司嘱托的事还没有办,于是辞职回济南市,开始筹备动工。1916年5月,张怀芝被任命为山东省督军,后又兼任省长,于是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大兴土木。但袁世凯却于6月6日病死,于是张怀芝便把修建袁世凯生祠的动议变成了修建自己的私人宅第。他先后修了13号、14号两个院落。13号庭院的建筑分为住宅和花园两部分,而住宅部分又可分为东宅和西宅两部分,东宅是传统的民宅建筑式样,西宅是宴请宾客的场所,西宅之西邻是花园。万竹园张姓私宅建筑,都是采用正规式布局,中轴对称,布局严谨。万竹园张氏私宅是一座具有北方居民特色的独具一格的传统庭院,它充分利用泉源丰富的特点,在北方典型住宅四合院的基础上,继承中国造园艺术的传统,并结合江南的造园技巧,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,每个景区都具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。在空间构图上,突出对比效果,组合成为有大有小、有开有合、有高有低、有明有暗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图像。图景之间互相穿插、渗透,增加了风景的层次。时《民国日报》评论:“山东省黑暗较袁皇帝时更深百倍”。
重修庙宇
张怀芝出身于山东东阿一个破落之家,早年白天在街上游荡,晚上则在庙里寄宿。有天晚上,张突然梦见庙神向他道贺,说:“他将来会做巡抚。”受此梦刺激,张投军发展,一步一步往上爬。民国5年(1916年)3月,张终于继靳云鹏之后成为济武将军、督理山东军务,果然衣锦还乡,是个抚台身份了。于是,他很感激庙神的显梦,乃重修庙宇,为庙中塑金以答神麻,山东人传为“美谈”。
人称干殿
张怀芝认袁世凯为义父,人称干殿。袁世凯对张怀芝极为信任。慈禧死后,袁世凯遭到摄政王爱新觉罗·载沣贬斥治罪,祸将不测,袁仓皇逃往天津市。生死攸关之际,出逃路上,袁谁也不信,谁也不带,唯独带着张怀芝,让其安排一切。
抽签
张怀芝任山东省省长时,考虑到自己不识字,就想出一个办法:抽签。到任后第一件事情,就是把省府要员的名字写在签条上,遇到有事,随手抽出一支签,然后把此事交给此人办理。这招不但使得省府办公效率大幅提高,也改掉了要员们旷班的恶习。一天,抽到了科长姚鹏,连叫几声,见无人应卯,张怀芝勃然大怒,下令打二百军棍。这位姚鹏科长是位老名士,历任省长都敬重他,这天恰好有事外出。因此,全省署官员一致为其求情,请求张省长高抬贵手予以宽恕。张怀芝坚持不从,说: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二百军棍是免不掉的。”后经多方求情,才达成妥协,由姚鹏亲自写一张欠条呈给张怀芝。那欠条是这样写的:兹欠到省长公署军棍二百根。此条中华民国五年十月四日姚鹏具。
人称张三毛
张怀芝在北洋政府大将中资格甚老,但不学无术,脾气粗鲁,动辄发火,因此人称他为“张三毛”。
个人生活
张怀芝有一个弟弟名叫张怀斌。
参考资料